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?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在这二十四节气中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,那就是冬至。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《情暖冬至,传承文化》。
同学们,本周六是12月21日,也就是冬至。冬至将至,阳气回升,万物已开始复苏。在冬至这一天,人们也会以各种方式,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在古代,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,人们都要祭祀祖先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平安健康;还有不少文人雅士会在此日相约饮酒,取“九九消寒”之意;在今天,许多家庭也会选择在冬至这一天围聚一团,共享团圆之乐。在北方,冬至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,谚语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.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。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们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,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娇耳”医治冻疮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将羊肉与其他食材一起包成食物,就成了饺子。而在南方各地,则有冬至吃红豆饭、汤圆,饮冬酿酒等习俗。冬至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,它寄托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蕴藏着先民顺应自然,顺应天时的智慧。俗语云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而在现如今,在某些城市,西方的情人节、圣诞节、万圣节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。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下被忽视,被遗忘。这种局面,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担忧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受到冷落,反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,韩国,新加坡等国发扬光大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迫在眉睫。
我想,从我们做起,共同来传承传统文化才是实在的。因为,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,还是一种尊严。我们不能看着传统文化一点点消亡。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,是世界的瑰宝,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,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,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。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大之后,以社会主人翁的身份,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。作为龙的传人,我们难道不应该将中国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吗?我们少年一代,肩负着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,而这,便要求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因为,只有不忘过去,守住根本,才能继往开来,再创盛世中华!感受传统节日,不仅要了解传统习俗,更要回归传统,静下来、慢下来,心平气和感受传统文化中含蓄内敛的韵味情致。
同学们,让我们一起弘扬家国情怀、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、践行者、传承者!
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课堂:
请跟老师一起念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
这则成语出自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这句话的原意是桃树、李树不会说话,但因其花朵美艳,果实可口,人们纷纷去摘取,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;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比喻为人真诚笃实,自然能感召人心。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一个真诚且用实际行动打动人心的人。